中国科学院博士杨建兵自己可能都没想到,2016年代表55所参加“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的获奖作品——硅基OLED微显示器件,在数年后不仅实现了工业AR头盔系统用微显示器的进口替代和超越,而且“搏”出了上亿元“新蓝海”。
“命运的齿轮”从2019年1月开始转动,这一年,在55所的支持下,他带领着20多名员工成立南京国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掌握微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和显示器件制造工艺的公司,企业产值实现从“零”到“亿”的突破;2022年,承接省部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2023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入选南京市瞪羚企业。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CTO陈光在2023年长三角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上透露无人驾驶汽车新进展——红旗第三代L4级全无人Robotaxi获得北京亦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即将开启无人化道路测试。
2020年6月成立公司;2020年7月发布南京AI主视觉自动驾驶技术方案;2021年3月在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运营;2022年8月在南京复杂城市道路自动驾驶示范运营;2023年1月考取北京T3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2023年9月第三代L4 Robotaxi解决方案获得北京亦庄道路测试牌照……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落地就在“竞速”。陈光说:“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Robotaxi、Robobus等车型的设计改制及示范运营模式。”
赛道千差万别,“争渡”之声别无二致。是什么样的地方,催生出这般百舸争流的科技创新场景?坐标锚定于江宁开发区——这个科创“优等生”园区,科技创新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前三。
何以“出圈”?
“创新性地将6G技术应用于5G系统,实现了频谱效率10倍以上的提升,极大增强了5G应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2024年1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为题,头条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团队的科研进展。
在江宁开发区,时有“出圈”的科技创新新闻。作为全国经开区中的科创“学霸”,“第一”“唯一”是深深烙在这个园区身上的成长“标签”:24家企业(含子公司)入选南京市百强高企,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入选总数全市第一;江宁开发区“未来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这是继“全国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之后,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获得的又一殊荣,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在不同产业领域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园区;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落户园区,是全市第一个国家级创新中心……
全国经开区比拼科创实力,有高企数量、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国家级科创载体三个分项指标,任何一项出现短板,都可能影响全局。江宁开发区“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实施科创森林厚植计划,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最终拿到了“硬核”成绩:截至2023年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809家,占全区73%、全市16.6%,是2020年底的2.2倍;高新技术企业超1650家,占全市16.8%,是2020年底的1.9倍;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6家,较2020同比增长70%以上,占全市20%;国家级科创载体达27家,较2020同比增长17.4%,占全市22%。
截至去年,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园区重组完成,这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瞄准战略性、关键性、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展开从“0—1”,从“1—N”的创新接力,突破国际封锁,支撑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作为国家重大水专项的产业化基地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推广平台——由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领衔的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引进孵化企业6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培育瞪羚企业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岁末年初,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数据接踵出炉:江苏省突破60件,南京市143.4件,而江宁开发区这项指标达到惊人的280件。
近日,南京市发布2023年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江宁开发区的“神兽”家族成群飞奔,其中,瞪羚企业117家,占全市32.7%,连续3年全市第一。累计入选“独角兽”企业5家,其中国博电子已经“毕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在科技创新快速升级和迭代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江宁开发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2021年的51家增至2023年的2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从2021年的11家增至2023年的53家。
地区间的竞争,最终的落脚点在科技创新。以制造业起家的江宁开发区,当前正积极探索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园区人眼中,加强科技创新,是一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围战”,是一场核心技术主导权的“争夺战”,更是在全国经开区位次排序中的“冲锋战”。
为何能“赢”?
2024年的第一缕春日阳光还在深处积蓄,江宁开发区已经驾驶着核动力“破冰船”,在茫茫大海上开启冬季里的“破冰赶海”旅程。
一个多月前,国盛公司南京外延材料产业基地第一枚硅基氮化镓外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江宁开发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迭代升级关键期,相比第一代、第二代,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和国际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我们迎来了‘开道超车’的机遇期。目前园区已招引数十家关联企业落地,产业链条初步建成。由国博电子、国盛电子等‘中电科系’企业领衔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第一梯队’,迎来重大发展节点。”
全球产业变局风起云涌,这些年,江宁开发区洞察时势,灵活调整“靶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前瞻”科技项目的实施,未来产业的“开道”,江宁开发区用敏锐的“嗅觉”,利落的手段,开辟新赛道、寻找“潜力股”、培育“新黑马”。
“企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计划今年销售1.5亿元,明年冲刺2亿元!”新年伊始,南京迈得特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姜绪木忙着给新年定新计划。
早在2012年,姜绪木团队带着一手超精密加工的“绝活”——光学玻璃透镜模压成型技术落户江宁开发区。这个国际尖端技术不仅可以使光学仪器缩小体积、减少重量、节省材料,更为关键的是,提高了光学成像的质量。
制造业投入大、发展周期长,回首过去十多年来时路,南京迈得特光学有限公司也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至暗时刻”。“紧要关头,2018年江宁开发区为我们注入政府资金,2020年在我们引入产业资本的时候,园区再次跟投。如今企业爬坡越坎,已成长为南京市培育独角兽。创业想成功,除了自身团队技术过硬、有资金流,还离不开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姜绪木说。
注资南京迈得特光学有限公司,是江宁开发区“押宝”前沿产业,与企业“共赢”的案例。“赌对”“押赢”,不是偶发的运气因素,而是园区对前沿产业的深刻理解与智慧预判。回首过去30多年的成长路,江宁开发区向来善于在重大机遇前借势成势。关键时刻,找准起跳板,趁势而上;转折之时,踏准节拍,借势发展,这群“不光低头赶路,更会抬头看路”的人,敏锐地踩准每一次产业梯度转型的风向。
携手“追光”
推动科技创新,进行成果转化,从来不是难在某个“点”上,而是依赖于整个生态体系的打造,唯有在生态层面打通各维度,方能有效提升转化效率。
近年来,江宁开发区围绕培育科创森林,打造梯次分明的企业矩阵。去年8月,园区制定《江宁开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实施科技创新“自强行动”,开展“筑基”“强基”“固基”“护基”四大工程,推动“四链”深度融合,计划通过3—5年时间,实现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翻一番。加上更新版的“腾飞八条”3.0版本出炉,园区创新发展和政策体系再次优化升级。
如今,企业在江宁开发区创新创业,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挑选“服务”,载体大楼里密集分布着“科技服务超市”“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特殊商店”。
作为南京市首批科创金融服务驿站,江宁开发区科技金融驿站整合银行机构、产业基金、产业链条、政务服务、管理咨询等多方资源,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初创—成长—加速—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去年,南京前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国外高端智能金属3D打印机市场,江宁开发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服务企业中得知这一情况,立刻组织资深专利代理师为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在销售目的国的专利布局力度。这次“服务”之外,还顺带产生了“副产品”——江宁开发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协助企业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苏州银行发放的300万元贷款额度,为企业“出海”添砖加瓦。截至目前,南京前知已围绕核心技术布局了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51件,成功打开了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市场。
企业“下深水”探海,园区调动全部资源“贴身陪伴”,协助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飞渡产业化的“达尔文海”。江宁开发区营造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实现了与企业的“共生、共长、共创、共赢”,鼓起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探路尖兵”勇闯“无人区”的勇气,给予越来越多企业“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
科技创新是勇敢者的事业,前行之路知易行难,园区与企业在此互相成就,携手“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