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首页 > 党建 > 党建动态 > 详情
“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攀高逐新
2024-12-26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江宁开发区地处沿海和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目前已集聚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项目,形成了以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3+3+1”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近年来,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南京市产业强市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红链强质”十项举措要求,以园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牵引,启动“四优四强”行动,推动战斗堡垒在“链”上筑牢、服务保障在“链”上完善、协同发展在“链”上深化,集聚产业链388家重点企业、1.8万余名党员智慧力量,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组织聚“链”,机制串联“命运共同体”
  “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超过800家,我们能不能就近在‘家门口’找供应商,在‘园子里’找大客户?”在江宁开发区的日常走访服务过程中,不少企业家提出了“小心愿”。这和园区正在酝酿的“产业互联互通”想法不谋而合。
  说干就干!10月31日,江宁开发区聚焦“3+3+1”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举办产业互联互通推进活动,一批围绕打造创新“共同体”、构建数字“生态圈”、推进产业“上下游”、促进绿色“一体化”和联合“出海行”的园区企业签约合作。江宁开发区产业互联互通联盟成立,将整合资源,为企业“穿针引线”。
  南京茂莱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浩对“互联互通”行动即将催生的“化学效应”充满期待:“我们签署了‘江宁光电谷’合作协议,未来将打造一个高度协作的光电产业生态圈,推动精密光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是江宁开发区聚“链”赋能的生动案例。近年来,江宁开发区党工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引导园区机关、银行、高校、企业等各类型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对封闭藩篱,破除各自为战障碍,以“三项机制”调整优化为牵引,把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链上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优化联席会议机制。今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借助片区“大党委”、百家湖商圈党委共建共享等机制,进一步吸纳一批产学研、政银企等主体,共同参与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工作,逐步构建了以产业链党建联盟为龙头、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和规上企业为核心、驻区高校和金融机构等单位为后盾、各联盟成员和指导员单位齐头并进的“1+2+2+N”组织体系,党建联盟党组织数量由2022年底的96家扩容至如今的120家。
  另一方面,优化调度协商机制。今年以来,开发区依托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通过高位推动、定期调度,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形成产业链党建“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在党建联盟“牵线搭桥”下,2024年开发区链上企业累计签订党建共建、技术攻关、产销合作、金融服务等合作协议50余个。
  此外,优化结对共建机制。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园区投资促进局、经济发展局、开发区税务局等职能部门党组织与30余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部门党组织书记担任结对共建企业党组织党建指导员,提供党建指导、税费减免、知识产权保护、项目审批等“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服务延“链”,“贴身陪伴”助力产业攀高
  8月16日,南京江宁开发区与国家电网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双千亿”协议:南瑞将冲刺2030年营收“千亿”的目标;同时推动江宁开发区构建产值“千亿”的南瑞产业生态圈。这是江宁开发区根据南瑞当前所处的发展周期,专门定制的“贴身陪伴”目标和方案。重量级签约背后,是江宁开发区打造“世界智电谷”的雄心。
  企业兴才有产业盛,根据企业实际,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定制服务,一点一滴做优链上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是衡量产业链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江宁开发区党工委打出“组合拳”——
  建立“一网统管”全链服务机制。今年,江宁开发区党工委探索建立“1+8+N”(1个企业服务领导小组+8个企业服务片区+若干企业服务专员)链上企业服务片区体系,推动形成一网统管、协作联动的服务格局。在8个服务片区,遴选一批与企业黏性大、情况熟、感情深,既懂党务又通业务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片区组长、企服专员,架起园区与企业互联互通的“连心桥”,切实让企业享受“找得到、帮得上、有成效”的服务。在此基础上,由园区领导带头,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化身企业“服务员”,全覆盖定点挂钩链上企业,常态化开展“四上企业”大走访活动。
  打造“一键响应”快速服务机制。优化集成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线上实时动态更新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推动平台成为开发区企业党务咨询、诉求流转、政策服务、空间匹配、资源赋能的总入口。从制约产业、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入手,在平台上线“企业诉求跟踪办理系统”,以数字赋能提高企业诉求办理效率,企业诉求平均办结时间从13天缩短至23小时。
  完善“一企一档”发展陪伴机制。实施江宁开发区企业发展陪伴计划“4.0版本”,开展链主企业聚合、新兴企业倍增、新进企业生根三大行动,分级建立百亿级、50亿级和30亿级企业培育清单,分类制定培育方案,增强核心资源供给和赋能。
  依托百家湖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和20家链上重点企业党委,江宁开发区还把壮大园区“一核多级”党建品牌矩阵作为抓实产业链党建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一链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目前已培育出覆盖智能电网、绿色智能汽车等7条产业链80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党建品牌。其中,长马汽车党委“长聚力·马上行”、领行科技党委“一路橙心·先锋领行”、嘉隆电气党支部“红磁场”等品牌示范效应初步彰显。
  创新强“链”,畅通“政产学研用”体系
  奔赴北京等地开展对接活动,与18所高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紫金山实验室首个“拨投结合转化项目”落地;清华大学集成电路研究所张春团队的数模转化芯片项目注册成立公司……近日,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捷报频传。作为今年9月刚刚获批的“国家级中心”,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迈步探索,搭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目标直指“全国首屈一指”。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南京正在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新的发展要求对江宁开发区畅通“政产学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是创新的关键因素。江宁开发区党工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共识,征求产业链党建联盟需求,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紫金山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推动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聚焦产业引人才,江宁开发区发挥科技人才党委牵头抓总、统筹谋划作用,编制《江宁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瞄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系统引进产业紧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与园区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多层次、国际化的科技人才招引体系。今年以来,开发区工信部制造业人才答辩环节入选4人,均为全市第一;省双创计划入选10人,其中,创业类全市第一,全市科技人才发展高地效应逐步显现。
  聚焦校地融合育人才,江宁开发区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与华为、南瑞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集聚人才超300人。联合东南大学举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通过“以赛育才”,累计落户获奖人才超10人。全面启动环南航科技创新带建设,围绕低空经济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光电信息产业以及前沿性未来产业进行布局,打造校地融合示范区和优势产业集聚区。
  借助搭建平台聚人才,进一步发挥海智湾·江宁国际人才街区招引人才“展示窗”、服务人才“第一站”、聚才用才“助推器”、创新探索“试验田”作用,成立紫金山国际人才街区服务联盟,通过定期举办“永远听党话、奋进新征程”主题研学、创业大讲堂、大学生毕业嘉年华等活动,着力打造国际人才留宁新标杆,推动新增“入湾”人才超300人。引导园区链上龙头企业组建一批党员人才攻关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鼓励党员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今年前10个月,江宁开发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1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5亿美元,达年度目标的90%以上,重大项目投资额完成年度目标的95%。

下一篇:百家湖商圈党委开展“睦邻友好双促进 爱心服务暖民心 ”重阳节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