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 详情
南京日报/江宁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全力推动经济运行走进“春天里”
2020-03-12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流水线轻快地转动起来、机器人的手臂挥舞起来、实验室的灯又亮了……随着规上企业全面复工,“云签约”打通海内外招商,阳光终于从持续多日的疫情“阴霾”中透了出来,提振人心。疫情发生以来,江宁开发区防疫、复工、招商三管齐下,经济运行渐渐“复苏”。目前园区在谈推进项目超过150个,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今年以来签约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近期还有近200亿元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两手抓,复工复产走进“春天里”

   2月10日,南京打响复工发令枪。为了应对疫情下的这场大考,江宁开发区复工防疫“两手抓”,多次与企业高管进行周密的“复工前期沟通”。

    江宁开发区向企业明确,防控到位是企业复工的第一前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头等大事,企业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复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收到了江宁开发区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疫情期间,企业复工不是简单的大门一开,非常时期实际困难不少,风险防控压力极大。为强化对复工企业的严格督促检查,江宁开发区成立企事业组、建筑工地组、商贸组等专项工作组,以“网格、平台”为单位,组成了24个管理单元,形成了400多人的一线监管队伍,每家企业有园区基层干部一线对接。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基层干部,放弃休息,成为每天去工厂报到的“急先锋”,一边检查防疫工作,一边为企业排忧解难。

   2月23日,南京市开出的首趟返程复工高铁包厢,就是由江宁开发区为企业定制的。这一天,高铁G9425的8号车厢带着来自徐州、宿州等地的75名复工人员返宁。长安马自达汽车公司员工张连连很是激动:“终于回来了,万万没想到还是‘包高铁’回来的!”

   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缺人手是企业复工最大的“拦路虎”,为此园区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详细摸排,制定“作战计划”:采取“点对点”包车、高铁包厢等形式,免费组织企业员工返宁。截至目前已经协助数千名员工返岗。

   南京群志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面板生产企业,订单目的地包括日韩、印度、南美等。企业总经理徐世贤说,在开发区的协助下,园区大巴车赶赴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接员工复工。他说:“虽然2月份产能受到了影响,但是我们不会放弃,大家从3月份开始奋起直追,我们有信心2020年全年产能超过去年!”

   在江宁开发区的帮助下,南京嘉威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复工,还扩充了产能,日产医用防护物资3万件。复工前夕,南京嘉威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打算新增10条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线。面对这 “计划外”的复工申请,江宁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采取容缺受理等方式,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立项、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争分夺秒组织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核、现场勘查。

   如今在江宁开发区走一趟,你可以看到爱立信全球综合物流仓“日夜兼程”运作、吉宝通讯厂区忙着向全球发货……龙头企业们“白加黑”奋力奔跑的样子令人感动。他们的机器轰隆隆一响,国内外龙头企业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产业链再也不担心“断供”,经济命脉又活泼泼跳动起来。

   “面对面”改“屏对屏”,重大项目接踵而至

   1万亿——3月10日,南京在全市招商突破年动员大会上定下的2020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目标,和2019年相比,目标又往上“跳了跳”,江宁开发区对此早做准备。

   疫情来临,项目考察、客商来访按下了“暂停键”,但江宁开发区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精准开展不见面“云洽谈”“云签约”,按下招商“加快键”。

   2月21日,南京市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仪式上,总投资80亿元的7个项目签约落户江宁开发区,传递出江宁开发区疫情防控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不误”的坚定信心。

   此次签约的7个项目涉及绿色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文化产业等领域。其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中心是百人会重点打造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包含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院、创新企业加速中心、创新供应链标准研究中心、双创大赛等板块,将建成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创新高地。总投资30亿元的卫岗集团全国运营总部及乳制品智能化工厂、规模化生态科技观光牧场以及国家DHI检测中心分中心。华坤新能源项目由南京华实投资10亿元建设,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核心装备及风电运维系统、军民融合高科技改装装备、高精密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此外,签约项目还包括老虎工业云全国总部项目,将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基于“交易、数据、生态”为新型特征的工业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九竹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将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D9设计空间和5G应用科技园。

   江宁开发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园区组织的数百人点位员中,企业服务、招商人员是主力军,他们一方面协调解决企业复工难题,另一方面化逆境为机遇,渗透式了解企业的增资与新项目动向,强化以商引商。他们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防控责任“监督员”、防控隐患“排查员”、企业群众“服务员”。

   春节前,注册资本160亿元的T3科技平台公司项目落地,为更好地统筹协调、集中资源为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江宁开发区专门成立T3服务办公室,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高效有力推进项目筹备工作。同时为充分激发龙头旗舰项目的“虹吸效应”,加速打造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地标,成立了汽车产业局,精准实施汽车产业链招商,疫情期间挖掘上下游配套企业70多家的信息。

   瞄准疫情催生的热点行业,招商人员高度关注生物医药、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行业动态。嗅出“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的风口,顺藤摸瓜,投资额超10亿元的金智教育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也被“揽入怀中”,该项目预计未来5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0亿元。

   据统计,江宁开发区疫情期间累计有超过130亿元的项目通过“不见面”签约落地,近期还有近200亿元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国际版“云签约”直通海外    追“高”求“新”不止步

   2月26日,疫情期间全市高新园区的首场创新项目集中签约会由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主办。

   只见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法国巴黎三地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借助互联网连线江宁开发区高新园,隔着万水千山完成了南京市的国际版“云签约”。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孙玉明特地赶到法国巴黎直播间“助威”:“相信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取得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这场“云签约”促成4个创新平台、3个海外创新工作联络处项目顺利落户。据介绍,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与iCAN欧洲创新中心、中德科技创新中心、盛景中以联合创新中心的合作从此开启。当天签约的4个创新平台项目,包括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为(南京)沃土工场、南京中南谷创新中心、同方威视南京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 

   跨越疫情、跨越大洋在线签约,这少见的一幕,充分体现了江宁开发区排除万难,推动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决心。

   城市产业升级,离不开追“高”求“新”。江宁开发区以高新园为载体平台,目标在转型中做优、做强、做大,提升发展能级。克服疫情影响,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科技招商人在汇聚创新资源的路上全力奔跑。

   电视电话会议、各种互联网聊天工具成了科技招商的工具,不少人白天当防疫网格员,晚上就着“时差”和大洋彼岸谈项目。疫情期间,园区共有100多个科技类项目在谈。

   园区企业的科技申报工作春节后通过微信、QQ群紧锣密鼓推进。每年一季度是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申报、高企培训、知识产权等事项最忙碌的时间段。春节刚过,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工作人员通过远程办公,早早就给企业申报做好了线上辅导,复工无忧。

   高企认定和入库奖励资金、开发区知识产权奖励资金近期也及时下发到企业。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这些钱解决了他们疫情之下资金周转困难的燃眉之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之下,江宁开发区的脚步更加坚定,即便逆风也要勇敢奔跑,打赢决胜之赛,唯有向前!


上一篇:新华网/江宁开发区:江宁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七位
下一篇:南京日报/江宁开发区: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