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江宁开发区:近70家新型研发机构参与抗疫
2020-03-26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本报讯(通讯员 侯佳 融媒体记者 张希) 作为南京创新资源密度最高的板块之一,江宁开发区高新园聚集着近70家新型研发机构。近期,这批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他们孵化引进的715家企业已全员复工。记者走访时发现,凭借快速开发能力,目前其中22家企业已研发出33项产品,在抗疫一线光荣“上岗”。
“明天省药监局将来进行检验,拿到相关报告之后我们就可以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推动这款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上市销售。”3月16日,南京昂科利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张希军告诉记者。
昂科利是我市去年12月最新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其背后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袁增强教授等人才团队的强力支撑。疫情发生后,研究院启动紧急研发机制,今年1月底试剂盒样品出炉,2月中旬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如今周产能已经达5万-6万份。张希军说:“这款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常温储藏及运输。另一个优势是,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只需肉眼观察结果,实现了即时检验,大大提升检测效率。目前我们生产出的试剂盒已第一时间捐赠给湖北黄冈、黄石等地的医院。”
最近,部分被隔离的武汉居民家庭入户门上贴上了一款远程智能电子封条,只要大门打开,社区工作者的手机APP上就会接收到报警信息。这款“神器”的开发者是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院项目经理刘兵告诉记者:“我们原本是一家为水泥等大型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方案和设备的新型研发机构。疫情发生后,我们看到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工作四五十天,非常劳累,特别心疼,就想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做些什么。2月25日复工,我们在研究院已有的工业物联网框架下,短时间迅速研发生产出电子封条,火速发往武汉、黑龙江等地,协助当地社区推进隔离工作。”
消毒产品也是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攻关的领域。南京庭布苏新型材料研究院复工后,加快了绿色消毒剂生产工艺的升级。研究院介绍,二氧化氯、次氯酸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最安全绿色消毒剂”,中科院也曾证实,二氧化氯可使SARS病毒完全失活。目前,研究院的绿色消毒剂生产工艺已达到国际标准,预计年产量可达2000吨。同时,该研究院通过吸收新加坡与美国联合开发团队的先进技术,还研发了高频交换等离子电场杀菌净化装置,目前已经在美国和新加坡医院、诊所应用。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人士介绍,新型研发机构一头连着科研院所的顶级研发成果、创新资源,一头连着市场、资本,凭借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他们成为独树一帜的高科技抗疫“小分队”。园区在复工摸排中发现,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的新型研发机构涉足的研发领域覆盖病毒消杀、症状检测、辅助治疗、病后恢复等多个重点环节,不但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也为自身发展开辟出新的路径。